AI讓夢想重生八位身障創作者:李舷卉、陳榮福、黃上珍、吳青芬、周佳青、蔡天富、高雪芬與高淑專的勇氣與轉變

八位AI創作者:當生命遇上科技,故事更有力量
開場:AI,讓逆境中的聲音被聽見
「不是你做不到,而是你還不想做。」
這句話,來自我——周佳青,脊損阿青。15歲因車禍造成脊髓損傷,肩膀以下癱瘓,生命一度停在絕望。但後來,我選擇不再沉默,靠著AI工具和影像創作,重新打開人生。
今天,我想把舞台交給另外七位朋友。
他們每一個人都背負著不同的限制:有人需要呼吸器才能存活,有人行動不便,有人熟齡才開始接觸AI……但沒有人喊「不行」。因為他們知道,AI不是冷冰冰的程式,而是能把生命轉化為故事的舞台。
從困境走向創作:八位創作者的第一步
李舷卉:從藥師到AI影像顧問
「我曾經在醫療體系待了15年,」李舷卉一開始就笑著說。
她本來是碩士畢業的藥師,穩定又安穩,但隨著健康惡化,她不得不選擇另一條路。對影像的熱情,成為她轉職的契機。
「我沒辦法像一般攝影師一樣熬夜拍片,但有了i拍數字人,我可以把腳本交給AI分身去完成。」
現在,她是 「卉兒的創作園地」YouTube頻道的主人,更是許多品牌的顧問,專門教人如何用AI影像打造專屬IP。
陳榮福(陸上潛水夫):氣切的呼吸,AI的發聲
陳榮福,外號「陸上潛水夫」,因為仰賴呼吸器度日,聲音微弱,卻有滿腔熱情。
「以前我講幾句話就沒力氣,很多想說的只能放在心裡。直到有了i拍,我可以用AI幫我把文字轉成影片、轉成聲音,甚至是數位分身來替我說話。」
他用AI製作品茶影片、公益紀錄,也經營社群分享身障倡議。
「AI讓我不只是被照顧的人,而是能創造、能影響的人。」
黃上珍:從縫紉冠軍到熟齡AI學習者
1981年,她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技能競賽,在「服裝類」奪下第一名。但退休後,她不甘心只留下回憶。
「我學AI,是因為我想把作品留下來。」
她用i拍紀錄旅遊、書法展,甚至與先生到老人院公益演出的片段。「這些影片不只是紀錄,而是希望。」
AI如何改變創作:從不可能到可能
吳青芬:命理+AI,讓星盤會說故事
「很多人怕命理是玄學,但我想把它變成故事。」
吳青芬將紫微斗數、塔羅、八字與AI結合,用i拍數字人拍命理短劇。
「觀眾會看到角色像在演戲,但劇情其實是來自命盤的轉折。」
她笑說:「AI不是讓命理更神秘,而是讓命理更生活化。」
蔡天富:游泳救生員到AI短影音創作者
「我60歲了,還在學AI。」蔡天富說。
他原本經營彩券行,卻在中年之後學會游泳,還成了救生員。更驚人的是,他曾在大豹溪救下一名溺水少年。
「我想讓更多人知道,身障不代表只能被幫助。」
於是,他用i拍記錄自己的比賽、救人故事,也製作激勵影片。
「AI短影音幫我把這些故事說出去,這比金牌更重要。」
高雪芬:健康講師的數位轉型
「過去我靠講座分享健康,但疫情後,舞台全變了。」
她坦言,一開始也很怕科技,但i拍讓她找到新舞台。
「我只要輸入腳本,就能生成健康小學堂的短影音,讓客戶每天都在手機裡看見我。」
她的影片不只推廣健康知識,還幫助銷售氫水機與能量床,讓專業變成有溫度的品牌。
用故事打動人心:生命就是最好的教材
高淑專:街頭藝人,用𠹮巴畫出人生
「一場車禍,奪走了我的四肢。但它沒奪走我的意志。」
高淑專靠𠹮巴唱歌、咬筆畫畫,成為街頭藝人。
「我想讓人看見,我不是在求生,而是在用藝術生活。」
她用i拍記錄表演與作品,把街頭的掌聲轉化為短影音,讓世界聽見她的聲音。
周佳青(脊損阿青):把痛點轉化為行動
我自己,從脊髓損傷癱瘓到重新站在舞台上,靠的就是「不放棄」與「AI」。
我用i拍紀錄演講、用ChatGPT整理稿件,用剪輯工具製作Reels,讓我的生命故事不再只是傷痛,而是別人的力量。
「這八位創作者都和我一樣,相信生命可以被看見,只要我們敢開始。」
八位創作者的共鳴:勇氣才是最好的工具
我最後問大家:「如果用一句話來鼓勵還在猶豫的朋友,你會怎麼說?」
李舷卉:「不用很厲害才開始,開始了就會變厲害。」
陳榮福:「AI是我的第二個聲音,也可以是你的。」
黃上珍:「熟齡不代表落後,AI是新的起跑線。」
吳青芬:「人生像命盤,有轉折,但你要敢抽第一張牌。」
蔡天富:「不要說不可能,你敢下水,就會游起來。」
高雪芬:「健康需要持續,學習AI也是。」
高淑專:「即使沒有四肢,我依然能創作,你也能。」
周佳青(我自己):「活下去,不只是生存,而是要活得有價值。」
結語:AI是我們的舞台
八位創作者的故事,告訴我們:限制不是終點,AI不是替代,而是延伸。
如果我們能用AI創作、用短影音說故事,把困境變成舞台,你也可以。
現在,你的問題不是「能不能」,而是——你敢不敢開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