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障培訓 AI 短影音 重建職涯自信:從癱瘓到創作者的周佳青

從意外到癱瘓:脊髓損傷的黑夜
脊髓損傷,是人生中最殘酷的突變之一。對一個還在青春中的少年或青年來說,一場車禍或意外就可能讓整座人生大樓瞬間倒塌。當神經在脊髓中斷裂,從斷裂點以下的肌肉、感覺、運動能力都可能失去;許多病例中,失去行走能力只是最直觀的痛苦,還有自主排便、呼吸、體溫控制、循環系統與神經調控等系統可能受到波及。這條路,不僅是肉體的傷痛,更是心理、情緒、社會認同、角色定位的重重突變。
「一場車禍讓我從肩膀以下脊髓損傷癱瘓。曾一度陷入絕望,但我選擇不向命運低頭……」
後來也在官方宣傳中被稱作「學員周佳青分享,他因車禍導致脊髓損傷,須長期依賴輪椅」([ntpc.gov.tw])。從這些線索,我們可以拼出:他的行動受限極大,生活中很多常人不會注意的細節,都可能變成每日的戰場。
脊髓損傷者日常會遇到的挑戰,從復健過程的漫長疼痛、肌肉萎縮、痙攣、泌尿問題、壓瘡風險、呼吸管理、體力下降,到心理上的焦慮、孤獨、失落、社會隔離……這些重重壓力,絕不是只靠意志就能撐過去的。
然而,對於某些人來說,這條路也成了一扇通往自我重塑的大門——如果他願意、如果他在黑夜中還能撐住。
遇見「脊損阿青」:學經歷、身份認同與創作起點
在眾多身障者故事中,周佳青 / 脊損阿青是一個具有鮮明記號的人物。以下,是我根據公開資料所彙整的關於他的樣貌與能力:
他常自稱「脊損阿青」。在社群(如他的 Facebook 頁面)會標示:「我是周佳青,一場車禍讓我從肩膀以下脊髓損傷癱瘓……透過努力,我學會了 AI 技術應用、影片剪輯、網頁設計與 SEO 關鍵字」。
在部落格 "八位 AI 創作者" 的文章中,他被列為其中一位創作者,敘述他把 AI 當作「延伸」,用影像記錄自己、串聯身障創作者群體,讓更多生命被看見。
在官方新聞與專案報導中,他被稱為該 AI 短影音計畫的學員代表之一,他曾分享從「圖片生成」到「影片剪輯」的自學過程,後來成為「具備專業的 AI 技術人員」。
他在多個媒體中述說,自己如何在意外之後曾經絕望、依賴輪椅、生活受限,但後來選擇自學、堅持不放棄。
他把自己的過程變成故事、講者、生命教育素材,希望用自己的經驗讓更多人理解:身障者也能創作、也能翻轉。
他也參與製作輔具海報、教學簡報、與擔任生命教育講師等工作,讓技術成為助人的力量。
我沒有在這些資料中看到他完整的正規學位或正式職稱,但從他的自白與媒體敘述,可以感受到他在「技術自學 & 用創作自我表達」這條路上,堅持且具有真實成果。
AI 短影音計畫:為什麼是「技術」與「創作」的重生機會
在很多新聞報導中,這樣一句話反覆出現:身障者的就業率偏低、多數從事低薪或低技能工作;而藉由 AI/數位媒體技能培訓,有機會打開一條新的可能性。官方資料也指出,根據勞動部統計,身心障礙者就業率僅有約 20%。
為什麼政府與協會會辦 AI 短影音製作課程?
就業與自立的突破口
就業率偏低意味著多數身障者可能難以進入主流就業市場。政府與新北市合作的補助+創新計畫,就把 AI 創作能力當作一條可能的出路——假如創作者能產出具價值的內容,就可能在自媒體、接案、內容創作、公益宣傳等領域進入市場。肢體限制但不該限於創作能力
一個人若四肢行動受限,傳統的職場可能無法配適;但 AI/影像工具提供一種「創作的接點」——即使不能大幅移動,仍能在螢幕、軟體、介面內發揮創意。課程設計強調實作與商案對接
這樣的訓練不只是教工具,而是希望學員做出能「被看見、有價值」的作品。新北市新聞中也強調該計畫有成果發表與業界接案功能,與產業鏈邊界接軌。創造被看見的舞台與信心
許多身障者的生命故事被邊緣化。當作品被展出、被點閱、被討論,被他人看到,本身就是一種療癒與力量。官方新聞中有成果影展展示學員的作品,以此作為公共入口。示範效應與政策引導
若該項目成功,不只是惠及個別創作者,也可能成為地方政府與 NGO 推動身障者數位能力訓練的標竿。新北市社會局也把此項目納入市政新聞。
AI 工具與技能在此計畫中的角色
根據部落格、協會介紹與媒體報導,我可以整理出這些學員、包括周佳青,可能學到並使用的 AI/數位技能類型:
圖片生成 / AI 視覺工具:提供可用於背景、素材、插圖的 AI 生成圖像,降低手繪與素材搜尋的門檻。
ChatGPT 或 AI 文本輔助腳本生成:幫助短片腳本、對話、標題、文案撰寫,減少構思時間與文字障礙。
影片剪輯工具 + 模板應用:使用簡易剪輯軟體、模板、特效、字幕、音樂等等,使剪輯流程更友善。
社群平台經營與關鍵字優化(SEO):將作品上傳到社群平台,學習如何讓內容被發現、被推薦。
商案思維與實務對接:不只是創作,而是讓創作者思考市場價值、作品應用,以及如何與機構、企業或公益單位合作。
對像周佳青這樣行動受限、體力有限的人來說,這些數位工具與創作方法,給了他無形但巨大的「延伸」。透過 AI,他不必手繪每一張圖、不必每句對白都親自打磨、不必靠大幅肢體操作,就可以把焦點放在「故事」與「情感」本身。
從絕望到創作:周佳青內心的起伏與重塑
我想把焦點放在他內在的那條線——從失落、自我懷疑、重建信心,到成為講者與創作者。因為我相信,一個人的技術能力僅是外在工具,真正能打動人心的,是他如何在黑暗中重塑生命。
初期的絕望與懷疑
許多身障者重返世界的故事中,最難跨過的不是身體的限制,而是心裡那道看不見的牆。當你失去曾經熟悉的能力、被迫依賴別人、被迫放棄許多夢想,你會問自己:我還剩什麼?我還有什麼價值?
周佳青在其自述與媒體描述中,曾經「一度灰心喪志」。他說世界的聲音曾離他很遠;他需要在日子中找到呼吸的出口。這段過程是黑暗的,但正是他選擇不放棄自我的關鍵。許多人在這樣的低潮中被迫接受「被照顧者」的角色,漸漸消失自我意識。但他在某一刻下定決心:「我不能讓癱瘓來定義我」。
技術學習:一步步靠自己走過坎
學習 AI、影像、剪輯這些東西對一般人就具挑戰性;對肢體受限的人,更是倍增難度。選素材、拖拉軌道、調整音量、切換功能、嵌入字幕……每一步都可能是卡點。
但他靠著自學、一格格摸索、一次次試錯,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。在部落格的紀錄裡,他一步步記錄操作流程與心路歷程。他在「八位 AI 創作者」文章中提到,他用 AI 作為延伸工具,讓影像成為他重返世界、連結社群的方式。
新聞報導也指出,他從「圖片生成」到「影片剪輯」的技術自學,最後成為具備一定技術能力的創作者。這一路,他不可能沒有跌倒──也許畫面輸出失敗、軟體不相容、操作卡死、設備效能不足、格式錯誤……但他一次次調整、一次次撐回來,因為他知道:這些卡關,是每個創作者都可能遇到的挑戰,而他絕不能因為身體限制就放棄。
重建自信,逐步走向分享與被看見
創作對他,不只是技術練習,更是重構生命認同的方式。當他完成一支影片、發表一作品、在成果影展中被人看到,他不再只是「那個身障者」,而是一個有話要說、有能量在創作的人。
官方新聞中描述,該 AI 短影音計畫舉辦成果影展,展示多位身障者作品,其中就有他的創作。他被賦予「學員代表」、「具備專業 AI 技術人員」等身份標籤。他不只是默默創作,更試圖走出小圈子、去當講師、去分享、去串聯更多身障創作者,把自己的過程化為生命教育素材。
在新聞中提到,他也製作輔具海報、教案簡報、擔任講師,希望技術能成為他人的助力。這是一個強烈的角色轉變:從被動接受服務者,轉為主動回饋、成為助人的創作者。
盼望與挑戰:AI 創作不是萬能,但值得嘗試
在我看完整個脈絡後,我看到光,也看到陰影。這並不是一則完美結局的故事,而是一段尚在書寫的過程。以下,是我思考的未來可能與挑戰,也是真實世界中得被正視的問題。
光亮一面:技術帶來可能
AI 給身障創作者一條新的「語言」與「手段」。即使肢體受限,也能用創作講故事。
創作品可能成為職業或副業,帶來收入、被看見與社會定位。
被看見本身就是力量:透過影展、社群、媒體,作品能成為身障者聲音的出口與公共參與方式。
成功案例可以作為政策示範,促使更多地方政府與社福團體投入「身障者數位能力培訓」。
技術門檻逐漸降低,AI 工具愈來愈友善、模板化、界面簡便,也有助於降低入門困難。
需面對的陰影與風險
技術學習與創作仍需要時間、設備、網路與支援,並非所有身障者都能取得。
成果與收入不保證。並不是每支影片都能獲得點閱、認可;不是每位創作者都能透過創作維生。
心理壓力與挫敗風險仍然存在。當作品不被看見、被忽略、被批評,可能對心理造成傷害。
媒體敘事可能過度理想化。許多報導強調翻轉人生、靠 AI 翻身,卻忽略無法堅持或面臨更深困境的身障者。
技術與平台風險。若 AI 平台改版、付費機制調整、版權問題出現,創作者可能受制於平台變動。
社會態度與制度支持不足。即便創作能力提升,若無無障礙設施、合理補助、接案機制、就業支持政策等配套,創作出來卻無法被市場接受或轉化為長期收入。
最理想的情況,是政府、公益單位、企業與創作者三方協作,構築一條從培訓、創作、展演、接案、轉化收入的完整供給鏈;在這條橋上,讓像周佳青這樣的創作者,不被孤立,而被整個生態扶持。
感謝一路同行:致所有支持者
在這裡,我要深深地表達我的感謝:若沒有背後那一群無名英雄的支持與信任,周佳青的重生之路將難以走得這麼真切,也許不會這樣被看見。
首先,我要感謝 中華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,這個長年致力於輔導身心障礙者就業與技能訓練的協會。協會一路推動這樣的 AI 短影音課程,承擔規劃、教材、師資協調、行政支援,為學員提供技術平台與資源。
我也要由衷感謝 新北市政府與新北市社會局 的支持。感謝所有 市政府機關 與 各級政府官員 的支持:那些願意在預算、協調、跨局處合作上給予彈性與支持的人,他們的默默付出使得這樣一個跨領域、跨機構的專案得以運作。
還有 協會內部的老師、講師、創作導師、技術助教、行政工作人員、後勤支援團隊:你們日復一日地整理教材、修正課程、回答學員問題、佈展成果展、影展作業、媒體對接……沒有你們的細膩、耐心與專業,學員無法在那樣艱難的學習旅程中堅持下來。
最後,我要感謝那些在高層政策單位支持、決策過程中願意信任創新模式的官員與決策者:你們給了這樣的專案空間與資源,給予身障創作者一個被重視的機會。
若沒有你們每一位在背後支持的力量,我們無法見證周佳青從黑暗掙扎、到再次用 AI 與影像講出自己的生命。這條路,因為有你們,而不是孤單的。
各大網站相關連結
- 發佈單位:新北市政府社會局
用AI技術重啟生命播放鍵身障者職技協會培訓智能短影音製作
https://www.ntpc.gov.tw/ch/home.jsp?id=e8ca970cde5c00e1&dataserno=525ea63586fa6315dca75733ba5ea19c
身障培訓AI短影音 重建職涯自信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BA%AB%E9%9A%9C%E5%9F%B9%E8%A8%93ai%E7%9F%AD%E5%BD%B1%E9%9F%B3-%E9%87%8D%E5%BB%BA%E8%81%B7%E6%B6%AF%E8%87%AA%E4%BF%A1-131204716.html
身障培訓AI短影音 重建職涯自信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BA%AB%E9%9A%9C%E5%9F%B9%E8%A8%93ai%E7%9F%AD%E5%BD%B1%E9%9F%B3-%E9%87%8D%E5%BB%BA%E8%81%B7%E6%B6%AF%E8%87%AA%E4%BF%A1-131204716.html
身障者職技協會舉辦智能短影音培訓製作課程 以AI技術重啟生命播放鍵
https://twpowernews.com/news_pagein.php?n_id=282625
AI重啟生命播放鍵 身障者職技協會推動無礙職涯
https://www.cdns.com.tw/articles/1294923
身障者職技協會舉辦智能短影音培訓製作課程 以AI技術重啟生命播放鍵
https://news.pchome.com.tw/living/twpowernews/20251001/index-17593062971248147009.html
用 AI 科技工具打開未來之門 「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」培訓課程協助學員開啟新職涯
https://news.owlting.com/articles/1146860
用AI科技工具打開未來之門 「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」培訓課程協助學員開啟新職涯
https://n.yam.com/Article/20251001456715
用AI技術重啟生命播放鍵 身障者職技協會培訓智能短影音製作
https://www.ntsn.com.tw/archives/3012?utm_source=instagram-business&utm_medium=jetpack_social
用AI技術重啟生命播放鍵 身障者職技協會培訓智能短影音製作
https://newsday.tw/news/456703
身障者職技協會舉辦智能短影音培訓製作課程以AI技術重啟生命播放鍵
https://today.line.me/tw/v3/article/RBVWDzM